梨优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

     一、新品种    

 

苏翠1号(省农科院果树所)

        极早熟梨。7月中旬成熟,较翠冠早15天左右。果实卵圆形,平均果重260克,大果重382克;果面平滑,腊质多,果皮黄绿色,果锈极少或无;果肉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极少或无,汁液多,味甜。品质优,丰产性强。

 

苏翠2号(省农科院果树所)

       早熟梨。7月中下旬成熟,比翠冠早6-7天。果实圆形,平均果重270克,大果重386克;果面平滑,腊质多,果皮黄绿色,果锈极少或无;果肉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极少或无,汁液多,味甜。外观和贮藏性优于翠冠,可采期长。

 

夏露(南农大梨工程技术中心)

        以‘新高’为母本,‘西子绿’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中熟砂梨新品种。2013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苏鉴果201302)。在江苏南京地区果实8月10-15日左右成熟,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80g左右,果皮绿色,果锈无或少,果点中大、较密;萼片无残存;果肉白色,肉质细腻,石细胞少,果心小,汁液多,味甜,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12.5%,可滴定酸0.18%;果实硬度6.0kg/cm2。该品种花粉败育,不可作为授粉树使用,且以夏露为主栽品种的梨园需配置2个或以上的授粉品种,以保证全园梨树均可正常结果。早果,丰产性好。目前栽培区域主要集中于江苏地区,长江流域等砂梨产区均可栽培。

 

宁霞(南农大梨工程技术中心)

 

       以‘丰水’为父本,‘满天红’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苏鉴果201303)。在江苏南京江浦地区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生长期145-150天左右。果实扁圆或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80g左右, 果皮底色为绿色,阳面着鲜红色,着色面积大,果锈无或少,果点中大、较密;萼片无残存;果肉白色,酥脆,石细胞少,果心小,汁液多,酸甜适宜,有香气,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5%,可滴定酸0.35%;果实硬度7.5kg/cm2。该品种自花授粉不结实;适栽区域为江苏等砂梨产区,树体抗性较强,对环境适应性好。

 

宁酥蜜(南农大梨工程技术中心)

 

       以‘喜水’为父本,‘秋荣’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2015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苏鉴果201509)。在江苏南京江浦地区果实7月20日左右成熟,生长期110天左右。果实扁圆形,果个大,单果重260-390g,平均单果重310g左右, 果皮黄褐色,果锈无或极少,果点较大;萼片无残存;果肉浅黄色,肉质脆,石细胞少,果心小,汁液多,味浓甜,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12.0%,可滴定酸0.12%;果实硬度5.8kg/cm2。该品种自花结实率较高,早果,丰产性好;树体抗性较强,对环境适应性好;适栽区域为江苏等砂梨产区。

 

夏清(南农大梨工程技术中心)

 

       以‘新高’为母本,‘西子绿’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砂梨新品种。2015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苏鉴果201508)。在江苏南京江浦地区果实7月下旬成熟,生长期115-120天左右。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330g左右, 果皮绿色,果锈无或极少,果点小且不明显,外形美观;萼片无残存;果肉白色,肉质细腻,石细胞少,果心小,汁液多,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1%左右,可滴定酸0.16%;果实硬度6.1kg/cm2。该品种花粉败育,不能作为授粉树使用;早果,丰产性好;树体抗性较强,对环境适应性好;适栽区域为江苏等砂梨产区。


链接:《梨的育种与新优品种推介》视频讲座(点击链接观看)


     二、新技术    

梨树单主枝连体型栽培技术(省农科院镇江所)

        水平棚架条件下,将梨树的主枝首尾相交连为一体,在主枝两侧直接配备结果枝组的栽培技术,采用合理密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达到优质、高产、省力化栽培的目的。

 梨高光效树形(南农大梨工程技术中心)

A. 倒“个”形树形

 

       树高2.4-2.5 m,主干高0.6-0.7 m,仅保留2个主枝和1个中心干,因此,称之为倒“个”形。其树形扁平,“上小下大”,上部枝条对下部的影响小;主枝数量少,主枝间枝梢不交叉重叠,通风透光条件好。中心干上均匀配置中、小型结果枝组,其中中型枝组的方向伸向株间,与两主枝延伸方向垂直;主枝上同侧间隔50-60 cm配备一个大、中型结果枝组,每个主枝配备4-5个。

B.“3+1”树形

 

       树高2.5-3 m左右,主干高0.5-0.7 m,仅保留第一层主枝3-4个,不配备第二层主枝,第一层主枝以上的中心干均匀配备大、中、小型枝组,但以中、小型枝组为主,严格控制大型枝组的数量。由于骨干枝仅为三大主枝和一个中心干,称为“3+1”树形。成形的树冠冬季修剪后看起来一把倒立的伞,因此也称为“倒伞形”。该树形光照条件好,上部枝条对下部影响小。整形时对于中心干上的枝条,除三大主枝延长枝短截促发分枝外,中心干上的其余枝条均作辅养枝进行拉枝、缓放成花后,结果改造成中、小型枝组。

梨轻简化花果管理技术(南农大梨工程技术中心)

A. 液体授粉技术

 

       是人工辅助授粉的一种方法,但是,它是一种新授粉技术,具有授粉速度快,节省人工的特点,授粉效率较人工点授提高36倍,授粉人工减少90%以上,且能增加柱头的水分和养分,延长柱头授粉受精时间。解决了蜜蜂授粉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的问题。

       核心技术要点:最适宜花粉活力保存和萌发的液体营养液为:15%蔗糖+0.01%硼酸+0.05%硝酸钙+0.04%的黄原胶;营养液最佳pH值为6.5-7;达到最高坐果率的最适花粉浓度为0.8g/L,纯花粉用量仅为每亩5-8g。

B. 果实脱萼技术

 

       梨果实的萼片是描述梨果实外观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萼片宿存的果实,即“宿萼果”或称为“突顶果”,因其果顶的萼端部凸起特别明显,果农及消费者称之为“公梨”。萼片宿存的果实,不仅由于果顶突出影响外观,而且对内在品质也有影响,这种果实通常表皮粗糙,果心变大,可食比例减少,石细胞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风味淡,品质低下,果实成熟期推迟,降低了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核心技术要点:最适组合试剂为福星(6000倍液)+PBO(300倍液),脱萼率达到98.20%。其使用方法是于梨花露白期喷施福星乳油6000倍液,并于盛花期再喷施一次PBO300倍液。

优质早熟梨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省农科院果树所)

A. 技术概述

       梨拱形棚架栽培技术,是将日本的水平棚架和韩国的梨“Y”形树形相结合,吸收二者优点形成的一种梨轻简栽培技术体系。适合生产优质高档果品和建设休闲观光果园。本团队制定的《梨拱形棚架栽培技术规程》已发布实施,该技术已经作为江苏省主推技术在全国十几个省市都有示范应用。拱形棚架栽培具有防风抗灾、省力简便等优点,而且品种适应性广,可以灵活调节主枝开张角度。与水平棚架相比,幼树增产20%左右,成龄树可增产10%以上,在江苏省每亩平均可增加经济效益10%以上。作为成果主要创新技术之一,曾获201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风送喷雾防治病虫害技术,是以果园风送式喷雾机为载体,利用风机气流的动能把药液雾滴吹送到果树冠层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一项先进技术。本团队研制的3WGF系列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已经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2014年通过江苏省成果鉴定,整机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针对果园风送式喷雾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机械操作不规范、技术参数设定不合理、机具能耗偏高、农药飘失严重等问题,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果园风送式喷雾技术规程》和农业行业标准《果园风送喷雾机田间操作规程及作业质量评定》,目前均已发布实施。3WGF系列果园风送喷雾机累计销售2000多台,应用区域覆盖江苏、山东、河北、山西、甘肃、新疆19个省市,累计示范面积1000万亩次。

B. 技术要点

 核心技术

① 拱形棚架栽培技术

       拱形棚架行距5-6米,果园整体架面成波浪形。架面骨架由拱杆和横杆组成,拱杆就是“Y型”的骨架,相临两行的拱杆顶端相连,在波浪形架面的每个斜面的顶部、中部和基部用水平的横杆连接和固定拱杆。网面用8号和12号镀锌铁丝形成50厘米×50厘米见方的网格状。拱形棚架栽培定干高度为50厘米。在当年生长的枝条中,选取两根强壮的枝条作为主枝,分别向两边架面绑缚。第二年生长的枝条,冬季修剪时与主枝成60度绑缚在架面。幼树期间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结果,以便早形成树形。由于棚架形主枝开张角度大,锯口、骨干枝基部及背上都容易长出徒长枝,应及时抹去。对于当年的营养枝,为促进其形成花芽,可于新梢停长后进行与水平呈60度角度诱引。冬季修剪坚持主从分明的原则,疏除和控制架下大枝,减少架下结果;控制上架处的徒长枝生长;强化先端延长头的生长,促进枝条在架面的延伸;合理选留和培养结果枝组,增加结果枝组数量。

② 风送喷雾防治病虫害技术

       该技术以果园风送喷雾机为载体,利用风机气流的动能把药液雾滴吹送到果树冠层中,可以进一步改善药液雾化、增强雾滴穿透性和提高雾滴在冠层内的有效沉积分布,可减少农药雾滴飘移和改善冠层内药液分布均匀性。本团队研制的3WGF系列果园风送自走式喷雾机具备强劲的风送系统,单侧射程≥10m;具备无级变速、液压控制的行走系统,田间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强;外型尺寸低矮,操作人员坐乘高度不超过1.7m;作业效率高,大于20亩/小时,相对机动喷枪作业效率显著提高,是果园病虫害机械化防治的理想机具,可以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20%以上。

配套技术

① 宽行种植技术。行距为5-6米,株距为2-3米,南北行向;采用“Y”形树形,或者采用主干形进行树形整形,便于机械行走操作。

② 果园生草技术。行间自然或人工生草,改善梨园土壤及生态环境,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生草:保持优势矮干草种,及时去除高于20 cm、竞争性强的的恶性杂草。人工种草:可选的草种有黑麦草、鼠茅草、毛叶苕子、紫花苜蓿等。当草长到20-30 cm时,进行刈割;人工生草一般按“行间种草、行内清耕或覆盖”的方法,力争实现树与草互利互惠,和平共生。行内覆盖材料可用秸秆、稻壳、青草以及修剪枝条的粉碎物等;将秸草均匀放于树盘,厚度10cm,秸草距树干10cm。行内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保持水分平衡。覆盖时间以夏季为主,秋冬季清耕,便于施肥与土壤透气。果园生草前3年应加大肥水投入,以N换C,以缓解水肥的竞争。

③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必须严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采用宽行种植、棚架栽培,缓和树势,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杀虫灯、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治;采用性诱剂、迷向防控进行生物防治;加强清园消毒等农业防治;采用植物源杀虫剂、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化学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杜绝滥用化学农药;高度重视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源农药的应用,对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提高防效至关重要;推广果实套袋技术,提高果品食用安全性。

C. 适宜区域

       适宜全省推广应用。

D. 注意事项

       按照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要求,实施宽行种植,便于机械行间通行作业;加大农机使用培训力度,必须熟练掌握风送喷雾机操作;结合病虫害监测预报,用运农业、生物以及物理等措施综合防控,大道绿色高效防控的目的;合理制定目标产量,严格花果管理,加大有机肥施用量,确保优质果生产。


     三、新装备    

手持式疏花器(省农科院装备所)

        用于梨、桃等盛花期果树的疏花工作。疏花器通过安装定向伸缩杆和调速器,以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进行疏花作业时,操作者将电源背包置于腰部,双手握住定向伸缩杆对准果树,疏刷转速的大小和方向可通过电源盒上的调速按钮来控制。疏刷长短的选择可根据果树枝干形状进行确定。

节臂机载式疏花机

        用于梨、桃等盛花期果树的疏花工作。3节臂机载式疏花机,相比于耗工费时的人工作业方式,大幅提升果树疏花械化效率;3根疏花节臂与竖直固定杆的相对位置,可根据作业树形需求,在空间直角坐标系6个自由度中灵活变化;整机宽度在作业过程中0-0.5m可调,以实现疏花轴近距离柔性作业;疏花轴转速0-400r/min电控可调,以满足疏花密度需求。


     四、专家团队    

省农科院果树所梨研究室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蔺经研究员,现有科技人员9人,其中研究员2人。主要从事仁果类果树资源发掘与创新、新品种选育、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梨抗逆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向。

       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果园设施与机具岗位、徐州综合试验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青年基金、国家成果转化、948计划、江苏省支撑计划、省自主创新等省部级研究项目。完成了优质早熟砂梨新品种苏翠1号、苏翠2号、苏翠3号等选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件;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6项,发表研究论文50篇,其中SCI 15篇。先后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奖励。核心技术在徐州、盐城以及南通等地累计应用80万亩次,增加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在我省的技术覆盖率达50%以上,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农大梨工程技术中心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张绍铃教授,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1人兼任首席科学家),江苏省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国家杰青、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青、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各1人等,并先后荣获华耐园艺科技奖团队奖和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团队自2008年起为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2015年起为国家梨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建设依托单位,2019年12月经江苏省发改委批准建设江苏省梨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开展梨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研发的一流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青1项、国家优青1项、重点国际合作1项),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项目、“948”项目、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重大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200篇(含世界上“梨”领域仅有的5篇影响因子大于9的论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56项;以“梨”为关键词检索的SCI论文和授权专利数量世界排名第一。选育梨新品种6个;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23项;主编著作12部,其中《梨学》全书127万余字。团队选育新品种、研发的新模式和新技术在全国各主产区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我国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省农科院镇江所梨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万春雁副研究员,成员组成:霍恒志、陈丙义、李金凤、狄华涛、陈雪平,主要研究内容为梨树单主枝连体型栽培技术研究。

       团队一直以来致力于适应苏南地区的优质、抗病、抗高温砂梨新品种引选及水平棚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先后主持省、市级项目10多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9篇、著书出版1部、授权发明专利2件、申请受理专利5件、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项、市级地方标准1项。集成完善了适合水平棚架栽培条件下的梨树整形修剪技术、土壤管理技术、合理坐果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等,建立了优质梨种质资源圃和水平棚架栽培模式示范园。

省农科院装备所设施装备研究室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吕晓兰研究员,团队有成员13人,其中科技人员9人,科辅人员3人,财务助理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4人,高级技工3人;专业背景包括农业装备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信息、农药学以及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设施种植技术与装备、果园管理技术与装备。

       累计承担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 项,技术转化服务10余项。


    技术咨询  

 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25-84390222